您当前的位置:首页资讯交通运输正文

海岬型船运过剩局面或被夸大

放大字体  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:2014-11-26 浏览次数:92
海岬型船运过剩局面或被夸大   得益于中国钢企大量增加库存,以及新船交付量走缓,运费收入于近2年来首次逼近每日3万美元大关。
  
  该机构分析师Frode Morkedal与Herman Hildan指出,在最近一波增势的助推下,过去1个月内运价涨幅高达100%,这充分证明“结构性供应过剩的观点有误”。
  
  他们在今晨一份报告中写道,“据RS Platou Economic Research估算,过去一个月海岬型船的利用率可能已提高5个百分点。”
  
  “尽管这么说,但根据估算的供需增长比率可以看出,目前海岬型运价所处高位支撑不足,恐难持续。不过从另一方面看,如此的运价波动可有力证明,干散货市场运力过剩的情况并不及某些人想象的那么严重。”
  
  根据Platou统计,过去1个月共交付9艘海岬型新造船,仅1艘拆废。
  
  对此Morkedal与Hildan认为,与全球正在运营的1430艘海岬型船相比,上述增量根本无足挂齿。
  
  上周五,海岬型运费收入攀升至每日2.96万美元,根据投行Jefferies的说法,这是自2011年来首次接近3万美元大关。
  
  分析师Johnson Leung在一份报告中分析道,“我们认为,运价拉升的部分原因是中国对经济回暖的信心增强,并因此着手增加库存,此外季节性因素,以及运力增长持续放缓也是其中的主因。”
  
  他认为,海岬型与小型船运价间的差距已达到“极点”。
  
  因此Leung担忧,市场现正站在分水岭-要么海岬型涨势将止步不前,要么小型船必须迎头赶上。
  
  另据工行分析师Moses Ma指出,波罗的海干散货指数(BDI)反弹主要是受到短期因素的刺激,包括远期运费协议(FFA)市场的投机行为,中国钢企增加库存,以及中国工业生产加速增长等。
  
  不过Moses Ma认为,运力过剩的情况依旧存在,因此干散货市场宣布转折点的时机尚未成熟。

“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,可以联系本站!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!

0条 [查看全部]  相关评论